高考后整容热调查:并不一定能缓解容貌焦虑,变美前请擦亮眼
2023-08-04 11:02:4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近几年,医美整形消费者人数日渐增多。据新氧科技发布的《2021年医美行业白皮书》,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到1846亿元,且市场规模还处在逐年扩大的趋势中。从消费者年龄来看,19岁及以下的占18.8%,20至30岁的占63.7%,整容消费的低龄化趋势明显。而高考结束后的6月和7月,更是手术类项目消费的高峰期。

高考后的“整容热”现象,到底是“容貌焦虑”,还是身体自主的选择?记者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调研。

整容:市场规模大但存在隐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社交媒体尚未高度发达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整容信息,可能是通过室外海报。海报上往往有一位微笑的美女,五官精致,旁边配文“xx整形”与联系电话,这构成了不少人对整容的第一印象:整容也许能让我像海报中的模特一样美丽。

而在新媒体时代,整形广告投放的重点渠道从线下转为线上,商家在各大平台开通账号,整形医生也通过平台进行知识科普,其中不少还成为“大V”,坐拥几百万粉丝。部分机构还会和美妆、颜值领域的博主合作进行医美项目的内容推广。在高考后、节假日等特殊时间,医美机构还会在平台推出系列活动,如部分商家推出的“高考整形季”,给予高中毕业生整形手术一定的优惠。

在铺天盖地营销中,容貌出众成为“成功”的代名词,还有些商家打着各种口号贩卖焦虑。“颜值至上”的营销话术与倾向明显的理想形象塑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外表。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菁菁和小马就多次提及自己“鼻子不够挺”、“单眼皮不好看”、“脸太大了”。

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医美整形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0至2019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和美容医院的诊疗人次持续增长,美容医院的诊疗数由53.15万人次增加至837.71万人次。与此同时,我国美容医院数量由82家增加至450家,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整容手术,但其间存在着风险。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统计数据,全国约有超过80000家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在合法医美机构中,非合规医师数量也有近5000人。同时,市场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消费者花费百万元整容最终毁容或整形失败致部位坏死、面瘫等案例也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中。

2020年,南都曾对多家大型医疗美容医院进行过暗访。(资料图片)

求美者:整容后觉得自己更好看了

虽然存在风险和争议,依然有一些人选择整容。他们的选择,各有不同的故事。

女生小马,小学时有点胖,单眼皮,塌鼻子,让她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班里有同学叫她“小胖子”,一直欺负她,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采访中,她表示当时“对自己的长相非常不满意”。高考之后,她也跟风做了双眼皮与隆鼻手术。

与小马不同,小贝虽然在高考之后也做了双眼皮手术,但她对外表方面却没有太多想法。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小贝妈妈带着小贝去整形机构做双眼皮手术,并监督小贝减肥。在此之前,小贝对整容并不了解,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整形手术与减肥后,结果让小贝非常满意。“手术成功后我才发现,原来整容有这种效果,自己还能长成这个样子”。

菁菁做双眼皮手术之前却完全没有和父母联系。一次美甲过程中,她听到周围人说很多人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医院开双眼皮,又在网上得知相关手术比较简单,她就去那家医院面诊。手术后的一个月,她都没有和家里打电话。不小心被妈妈发现后,妈妈却没有指责她,“只问我疼不疼,让我下次不要再弄这些”。

在小马的认知中,如果长得好看或者变漂亮,做事会方便、顺利很多,她觉得整容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变化,“我变好看之后,感觉做很多事都容易了,别人也会觉得我好相处”。受到别人的夸奖后,她会特别开心,“心情会变得很好,给我提供了情绪价值”。

小周在整容手术之前是单眼皮,画眼妆比较困难,“画眼影一下就被‘吃’进去了,做了双眼皮之后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手术之后,她更愿意去练习化妆技术,并觉得自己在渐渐变好、变美,更加自信和乐观去面对生活。

研究者:整容不一定能缓解“容貌焦虑”

社会学学者张方旭、文军在研究中指出,大多数求美者认为变美的身体可以使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顺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变美的身体并不能长时期明显改善求美者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且整容后的求美者会对自身容貌更加关注。他们很难完全从整容场域中走出来, 多半都会选择继续整容。

在双眼皮手术成功之后,小马又去做了隆鼻手术。做完隆鼻手术之初,她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因为我做的不是那种特别夸张的肋骨鼻,就是很自然的膨体”。然而她告诉记者,整容,尤其是鼻子,做完就要一直修复,不是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的。在整容后,她经常看到长相有特色的美女,见到她们之后,就又会觉得自己不好,总是想要做到完美。“其实根本不可能,我自己也知道,但还是会很焦虑”。

菁菁做完手术之后,觉得自己确实更好看了,但“容貌焦虑”却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现在有时候照镜子就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看,鼻子大,脸大,鼻梁也不挺。”她觉得整容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现在她还想整鼻子,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与地点。

菁菁认为每个人追求的美不一样,只要能保证安全,每个人都拥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也不要攀比,因为每个人的美是不一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样子你就可以什么样子。如果因为焦虑一直整容,我也觉得没必要”。

项目:鼻部整形消费最多,其次是眼部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医美机构市场竞争态势及企业营销模式分析报告》,医美行业手术类项目中,鼻部整形消费最多,占45.4%。其次是眼部整形,占39.9%。手术类医美项目逐步往多样化、精细化拓展,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面部整形。

距离菁菁的眼部综合手术完成已经近三年,但她依然记得当时手术室外的电视节目声音。“我蛮害怕的,虽然眼睛打了麻药,但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肉被切开,也不知道做完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即使是眼部小型手术,也有一定的失败几率。菁菁说自己做手术时,整形医院规定医生和医院只对出现较大问题或发生事故的手术负责。而针对手术效果差或者效果没有达到患者的预期,医院不会负责,这种风险需要自己承担。

提醒:整容手术有风险,莫凭一时冲动

截至2023年7月27日,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中,使用“医疗美容”作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民事案件13285起。这些案件中,案由集中在合同、准合同纠纷、人格权纠纷、肖像权纠纷等。

整容失败起诉整容机构不一定能胜诉。2017年,广东某整形美容医院与苗某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中,苗某认为该医院存在编织虚假信息,欺骗、误导自己陷入错误认识而接受整形手术,要求返还整形费用及三倍赔偿。苗某在一审中胜诉。整容医院以案件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由进行上诉。二审法院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应限于“生活消费”的目的。而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本质上属于医疗行为,不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所以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经法院释明,苗某仍不愿意变更诉讼请求,最终被法院驳回。

因此,整容手术莫凭一时冲动。菁菁认为手术前一定要了解手术风险和自己的接受程度。如果整容失败,可能会导致眼睛睁不开、鼻子错位、下巴变歪等问题。不是所有人做完整形手术都会满意,如果不能接受风险或害怕以后的副作用,就不要整容,“也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就去做,否则整容就是无穷无尽的”。

阿麦决定整容之后,做了很多功课。她首先确定手术地区,在网上寻找大家推荐的医生,并对医生所在医院的情况进行确认,最终才定下一家三甲医院。她认为整容手术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的风格,选择合适的医院与医生,在有保障的医院或整形机构完成手术。小马认为在手术之前一定要多看看相关案例,医美整容市场价格可能根据不同城市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变化。手术时,最好有家长或者对整容比较了解、有经验的朋友陪同。她的两次整容手术,都是妈妈陪同。

采写:实习生包文瑾 南都记者马辉(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南都记者帮出品

标签: 标签:

上一篇:「深化“走转改”——记者一线见闻」力争把就业兜底帮扶对象全送上岗——长沙市芙蓉区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一线见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